接到猎头电话

2016/08/25 第一次接到猎头电话,发现自身能力不足

Posted by WangXiaoDong on August 25, 2016

时间:2016年8月25日 天气:晴:sunny:

Author:冬之晓:angry:
Email: 347916416@qq.com
MyAppearance: MyAppearance

    今天,接到了猎头的电话,这是我第一次接到猎头的电话,对方给我推荐了C\+\+的岗位,是一家外企。
	但是最后我说不行,因为这家公司需要流利的英语,而我的口语实在是不行,因此面试肯定无法通过。
	哎,英语口语不好真的是对找工作非常不利!

条款11:在 operator= 中处理“自我赋值”

“自我赋值”发生在对象被赋值给自己时:

class Widget
{
    ...
};
 
Widget w;
...
w = w;  //赋值给自己

自我赋值,看起来愚蠢,但是却合法。所有不用认定客户不会这么做。此外赋值动作并不总是那么可被一眼辨别出来,例如:

a[i]= a[j]; //潜在的自我赋值

如果i和j有相同的值,这便是自我赋值。再看:

*px = *py; //潜在的自我赋值

如果px和py恰巧指向同一个东西,这也是自我赋值。这些并不明显的自我赋值,是“别名”带来的结果:

operator=,不仅不具备“自我赋值安全性”,也不具备“异常安全性”。

让operator= 具备“异常安全性”往往自动获得“自我赋值安全性”的回报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“自我赋值”的处理态度是不去管它,而把焦点放在实现“异常安全性”上。

确保代码不但“异常安全”而且“自我赋值安全”的一个替代方案是,使用所谓的copy and swap技术。此技术和“异常安全性”有密切关系,它是一个常见而够好的operator=撰写办法,其实现方式为:

class Widget
{
public:    ...
    void swap(Widget& rhs);     //交换*this和任rhs的数据
    ...
};
 
 Widget& Widget::operator=(const Widget& rhs)
 {
     Widget temp(rhs);  //为rhs数据制作一份复件(副本)
     swap(temp);        //将*this数据和上述复件的数据交换
     return *this;
 }

另外一种实现方式为:

 Widget& Widget::operator=(Widget rhs)  //rhs是被传对象的一份复件(副本),注意此处是值传递 pass by value
{
    swap(rhs);     //将*this数据和复件的数据交换
    return *this;
}

上述实现方式因为:1、某类的copy assignment操作符可能被声明为“以by value方式接受实参”;2、以by value方式传递东西会造成一份复件/副本

此方式牺牲了清晰性,然而将拷贝动作从函数本体移至“函数参数构造阶段”却可令编译器有时生产更高效的代码

请牢记:

  • 确保当前对象自我赋值时operator= 有良好行为。其中技术包括比较“来源对象”和“目标对象”的地址、精心周到的语句顺心、以及copy-and-swap。

  • 确定任何函数如果操作一个以上的对象,而其中多个对象是同一个对象时,其行为仍然正确。